故意损害他人财产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涉及的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责任。 民事赔偿相对简单,故意损害他人财产无疑是一种侵权行为,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财产损失,如果涉及特定意义,也涉及精神损害赔偿,可以通过协商或诉讼解决,但《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也涉及这种行为的规定。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手段是什么?什么程度足以导致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本文涉及以下规定: 1.刑法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立案起诉标准的规定(一)》 3.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常见犯罪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二)》 4.《治安管理处罚法》 一、损害他人财产行为的刑法规定。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破坏公私财产,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立案起诉标准的规定(一)详细说明: 故意破坏公私财产,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起诉: (一)造成公私财产损失5000元以上的; (二)三次以上破坏公私财产的; (三)收集三人以上公开毁坏公私财产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况。 对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 (一)故意破坏公私财产,犯罪数额达到大起点5000元; (二)三次以上破坏公私财产的; (三)收集三人以上公开毁坏公私财产的; (4)破坏救灾、抢险、防汛、救济、优抚、扶贫、医疗财产; (五)破坏残疾人、孤寡老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财产; (六)造成被害人生病或者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七)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8)其他严重情节。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基准刑可以根据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对象、犯罪后果等其他影响犯罪的犯罪事实增加。 构成故意破坏财产罪的,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手段、犯罪金额、损失后果、社会影响、被告人的人身危险和支付罚款的能力,并判处适当的罚款。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适用单一罚款的,一般可以判处1万元至10万元的罚款。同时,还应综合考虑犯罪金额、手段、社会影响等情,以及被告人的人身危险、认罪悔罪、赃物返还等因素,决定是否适用缓刑。 二、损害他人财产行为的行政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欺诈、抢劫、抢劫、勒索、故意损害公私财产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在实践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情节较重: (一)故意破坏公私财产的数额接近故意破坏财产罪的起诉标准。 (2)故意破坏公私财产的数额不接近故意破坏财产罪的起诉标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1。因故意破坏公私财产受到处罚或者多次实施的;2。故意破坏残疾人。未成年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困难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财产;3。持有武器破坏公私财产的;4。是故意破坏公私财产的主要人员或者骨干人员。 除黑龙江、上海、山东、湖南等地出台有关公安机关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外,其他省市对故意损害公私财产的具体数额没有具体规定,但个。 2019年11月29日,在沈阳某车城,陈某安排车城物业工作人员刘某将陈某2安装在顶尚车城天桥下的LED显示屏两根电线切断。LED显示屏电线被切断,造成维修更换价值960元的财产损失。陈瑞向铁西分局报案,铁西分局办理了案件、传唤、调查、决定、送达、执行等手续,并于2019年12月7日作出1193号处罚决定,对陈某拘留7天给予行政处罚。陈某拒绝接受处罚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铁西分局1193号处罚决定。陈某认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轻微,应当免除处罚。但一、二审法院认为,处罚在第49条规定的范围内,不支持陈某的诉求。 因此,只要公安机关依法履行案件、传唤、调查、通知、决定、送达等程序,并在法定范围内作出处罚决定,法院一般会予以认可和维护。 |
故意损坏他人财物应该怎么处理(刻意损坏他人财物 属于什么法)
发布时间:2022-03-17 10:31:39 作者:
华荣律师事务所 浏览:987
TAG标签:
故意毁坏财物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