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未成年人直播奖励可以退还,并发布了典型案例,司法实践涉及未成年人网络奖励,网络游戏纠纷明确回复——未成年人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认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法定代理人(监护人)要求网络服务平台返还奖励,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近年来,未成年人对主播的巨额奖励层出不穷。如何回归奖励已成为一个大问题,这也让无数家长感到焦虑。最高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网上奖励可以退还,但同时注意以下问题: (1)什么样的人属于未成年人? 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8岁以下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如父亲、母亲和其他监护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未成年人奖励直播行为属于免费赠与,根据我国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赠与合同的有关规定,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赠与行为无效,赠与合同不成立,奖励锚钱必须退还。 2.8岁至16岁之间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8至16岁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经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事后认定,未成年人奖励主播不是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一般事先不同意,事后拒绝认定,行为不属于纯利益或未成年人年龄、智力适应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奖励主播无效,奖励资金必须退还。 3.16岁至18岁不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如果16至18岁的未成年人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被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那么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将获得奖励。由于其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赠与行为有效,奖励主播的钱不能退还。如果在与平台协商后,对方自愿退款,那就太好了。 一般来说,16岁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工属于少数,大多依靠父母生活,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奖励锚的钱仍然可以回来! 4.8岁以上不能识别自己行为的未成年人,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除未成年人外,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无法识别自己的行为,即对普通行为和事物缺乏基本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也没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智力障碍、老年痴呆症患者等励行为无效,奖励资金必须退还。 (2)钱找谁退,钱由谁退。 作为直播用户,一般需要提前充值购买各大平台的虚拟货币,然后通过手机等电子工具在直播平台上用虚拟货币兑换虚拟礼物,再奖励主播。因此,一般未成年人奖励主播后,未成年人或家长会联系主播,直播平台要求退款。但由于主播的真实个人信息难以获取,直播平台可以通过平台用户协议和平台注册信息来确定。民事案件起诉时需要有明确的被告。因此,未成年人奖励主播要求退还奖励金额时,一般会直接起诉平台要求退还奖励金额。 在最高法未明确未成年人现场奖励可以退还的问题之前,未成年人奖励后,家长经常与平台沟通,平台要求家长提供一系列证据,证明未成年人的实际操作奖励,如监控视频、交易记录等。但即使可以证明未成年人每次实际操作奖励,大多数平台也会扣除相应比例的奖励,实际退款金额只有一小部分。 3月2日,最高法明确未成年人直播奖励可退还后,意味着未成年人奖励主播后,平台应全额退还奖励费,不能扣除相应比例的平台服务费。 (3)需要提供哪些证据? 1.未成年人身份信息证明未成年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人的身份信息,证明与未成年人的身份关系; 3.平台账号注册信息证明未成年人擅自使用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 4.平台充值记录与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消费记录相对应,证明每次充值奖励与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消费记录相对应,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由未成年人实际操作; 5.平台账号聊天记录和微信聊天记录证明,每次充值奖励均由未成年人实际操作,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予以认可; 6.相关监控视频,录屏,如证明充值时间由未成年人实际持有手机等; 7.相关证人证言,如果父母能证明未成年人在充值时无法知道,如在飞机上;或者父母从未实际操作过平台,平台使用不熟练。 8.当事人称述,未成年人称述熟练使用平台,称述每次充值的具体情况、操作流程等; 未成年人奖励可以退还,但要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方面,家长需要加强监控意识,网络服务平台也要设置相应的退款渠道,确保奖励有序快速退还。 |
未成年打赏主播的钱能退回吗(打赏主播的钱退回法律依据)
发布时间:2022-04-19 09:47:50 作者:
华荣律师事务所 浏览:480
TAG标签:
直播打赏